close

2019年6月,公投法修正通過,可能會是台灣未來30年的一個重要改變。去年1124公投綁大選,高投票率讓公投可以真正過關,但是選民卻無法負擔同時選人與選事的暴量資訊,選務人員也應變不及,因此才有這次修法。

民進黨以優勢人數通過,自然得負政治責任,如果又變成低投票率不易過關,可能又得再修。不過,這是考驗台灣人對民主政治的升級,有了第一次經驗,就不用只是選人來幫你決定,你自己也可以決定重要政策,這是1124的重大意義,相信每個人都有被亂投票給嚇到了。

回頭看修法的設計,以單數年的8月進行公投,對比雙數年的九合一縣市長選舉、總統立委大選,必然形成未來台灣政治的特殊規律。

以總統選舉開始來當比喻,2020年1月總統立委大選,5月總統就職,到2021年8月有一年多的空檔,可以讓上任總統施行政策,並且在當選隔年面對民意公投的檢視。

2022年底11月的九合一大選,離公投後又有一年多,可以用選人選黨的方式回應對前一年的公投結果的實行檢驗,然後就進入緊張的總統大選前一年。

2023年又會是像今年一樣的刺激年,各黨的總統立委黨內初選,8月公投再次進行,距離九合一才9個月,民意會對縣市長、執政成果產生多種反應。特點是此時的公投必然成為總統、立委參選人營造聲勢的議題,公投的投票率可能會提高,形成5個月後政黨與參選人支持度的假投票。

2024年1月,下下一任總統立委選舉,是否會呼應2023年的公投結果,還是產生鐘擺效應,這又是台灣政治史的全新時代,狠狠超車中國30年以上。

PS:九合一的年底,總統立委的年初,都避開了颱風季,但公投卻迎頭撞上,可能會產生因為天災而延後投票的情形,但公投比較沒有提前或延後的憂慮,這也是選8月讓學生好投票的考量?而不在籍投票、通信投票將會是下一步進行的政治改革,公投與大選脫鉤,就更沒有增加選務負擔的阻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b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