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新聞,「太陽系可望增為12行星 冥王星保住資格」,其實就行星來說,本來太陽系就不止9個行星,所以我們是稱為「9大行星」

這次的劃分,其實是分級制的改變,把大顆、穩定軌道的8大行星劃為一級(包含類地行星、類木行星,兩種),然後把最小的冥王星改為次行星類級(類冥行星),加上原來被視為「冥衛一」的凱農星也提升一級,還有現在陸續發現的冥王星以外的行星體「齊娜」(以後還會發現?)。然後加上更小的,在火木之間,遠在1801年就發現的小行星:穀神星(侏儒行星)。當然,以上還要等人為天文學的劃分確定,但事實上不管人類如何分類,那些行星早已經存在幾十億年了,我們只是依照人類知識所及去分析研究而已。

至於12星座,那是劃分太陽運行軌道的12個方位,萬一有一天地球自轉軸發生變化、月亮、太陽軌道發生重大變化,那12星座也可能會改變。而且只要你離開地球,12星座也會發生改變喔!

而凱農星原本被視為冥王星的衛星,但現在如果要改為行星,應該是因為把冥王星與凱農星視為「雙行星」,共同繞著太陽運轉,這點要很注意。因為凱農星與冥王星非常接近,所以在占星圖中的度數差別分常小,甚至可能會沒有度數的差別。如果在占星學中要加入凱農,可能只是把冥王星的意義分成兩個,但是這兩個行星的占星解釋,與原來只用一個冥王星代表,是一樣的。但是如果能夠得到確切的冥王與凱農運行週期,原本對於冥王星所代表的「死亡與重生」,應該會有更明確的分別,比如何時走向死亡,何時又是重生的機會?

至於2003發現的齊娜,他的公轉週期約為560年,如果以平均計算,他移動一個星座的時間大約是40多年。就占星來說,冥王星移動一個星座的時間約為20年,就單一個人來說,可以造成的差異性就已經很小了,齊娜就算加入占星學,應該會是影響力最小的行星,甚至會比原本小行星的力量更小喔!還有,齊娜的軌道是以大角度(44度)與黃道面傾斜,這也是其他行星所沒有的。因此在占星中,齊娜的運行時間記錄,會更詭異。

PS:黃道面是以地球讓太陽的公轉軌道為準,而其他行星的公轉軌道則或多或少會有些許起伏。
軌道傾角(度):

水星 7.0050
金星 3.4
月球 5.145
火星 1.9
穀神 10.587
木星 1.3
土星 2.5
天王星 0.8
海王星 1.8
冥王星 17.1449
齊娜 44.17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b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