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14日,馬英九連任之後,又到了選舉之前........
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
兩會函電 清楚寫著「一中原則」
【中聯國合報╱台北報導】 2015.08.24
民進黨一慣否認「一中原則」的存在,海基會副秘書長認為,這不是超越歷史的框架,而是漠視歷史的事實。海基會今天同時公布2012年的兩會往返函電,上頭有清楚的「一中原則」四個字。
副秘書長表示,雖然2012年時沒有「一中原則」這四個字,就像貞觀時期沒有「貞觀之治」這四個字,但從歷史文件來看,雙方確有達成共識。根據海協會2012年1月16來函,其中有一段:「1月3日貴會來函正式通知我會,表示已徵得台灣有關方面的同意,『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只有一個中國原則』。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,並已於1月3日電話告知。」海基會董事長在2013年曾公開宣示2012年達成的共識就是「兩岸是同一個中國」。可見這個共識是存在的,至於用「一中原則」一詞只是簡稱而已。
他表示,2012年5月馬總統就職後,同月26日海基會發函海協會,就表示「期望貴我兩會在『一中原則』的基礎上,儘早進行政治、軍事、統一制度化協商。」海協會在5月29日的回函中也表達「我會同意貴會來函意見,儘速在『一中原則』基礎上加強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。」由此可知,兩會自此展開的六次會談,簽署的十五項協議,都是以一中原則基礎。副秘書長說,民進黨否認一中原則,毀掉基礎,不僅現有協議的執行會碰到問題,未來的協商也不可能。
他說,歷史文件證明了歷史事實的存在,豈能以一黨或一人之意識型態而想任意「超越」!
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
颱風天忙統一 馬大談一中原則
〔台北報導〕自由時報 2015/08/28
賭爛馬颱風來勢洶洶,全民都在做防颱準備,馬英九總統昨天下午卻在總統府親自召開記者會,只為強調確有「一中原則」。對此民進黨痛批馬英九滿腦子統一卻不顧颱風災情,民進黨發言人嘲諷說,「颱風天只有防颱共識,沒有統一共識!」
馬總統昨親自還原「一中原則」的歷史脈絡,他強調,若民進黨說當時根本沒有「一中原則」這個名詞,「確實當時沒有這個名詞,是後來加上去的」,但當時確實有這個事實,是有「一中原則」,到現在都有,這是不能否認的。
馬坦承原無一中原則之名
馬引用2012年10月兩岸在香港的協商及日後雙方兩會的互相來函指出,3年前兩岸都明文表示,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,「一中原則」的內容其實很清楚就是「一個中國、終極統一」,這是兩岸間的共識;對台灣來說,所謂的一個中國當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。馬表示,大家可能會問,「我方很清楚,對方是不是接受呢?」但看當時兩方的來函就非常清楚,對方是充分尊重並接受台灣的立場。
馬並進一步說明「一個中國」的意涵,他指出,在去香港之前的2012年10月1日,當時國家統一委員會在我的主持下,召開一次委員會議,就「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」達成共識。馬當場拿出一份文件說,所謂的「一個中國」,應指「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的中華民國,其主權及於全中國,但1949年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,目前中華民國的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,為達中國統一的目標,放棄中華民國國名」,馬還兩度複述「一個中國」的定義,同時強調,「當時我也在場」。
馬:若擔任特別行政區區長仍主張三不
針對民進黨不承認一中原則,馬表示,如果要推翻「一中原則」或「不統、不獨、不武」現狀,對台灣衝擊會非常大;連前總統陳水扁都說有這個東西,是因為中國把它解釋為一個中國,陳水扁才不接受,可見這個事實存在,不能因為反對它,就否認它的存在,這種態度是不理性的。
馬表示,海峽兩岸有關主權爭議,到現在為止沒有解方,「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,但是可以處理的」,就是擱置爭議,從事一些更有建設性的努力;如果不擱置爭議,就是要激起爭議,那對誰有好處?至於已經恢復國家統一委員會的運作,馬強調,他競選總統時提出的主張就是「不統、不獨、不武」,「八年來一直是這樣的主張,未來如果擔任特別行政區的區長,還是這樣做」,這是一貫的。
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
參考:馬英九2008就承認一中原則,消滅中華民國了